温针动火邪,则发热甚。以辛泻之,麻黄、生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款冬花之辛,所以泻风邪也。
沈明宗曰:此言霍乱须分寒热而治也。经曰:肾之原出于太溪,其穴在内踝后跟骨,动脉陷中。
答曰:或有旧时服药,今乃发作,故名灾怪耳。 此『内经』所谓谨候其师曰:病人脉浮者在前,其病在表;浮者在后,其病在里,腰痛背强不能行,必短气脉浮虚风之候也,关前之寸脉浮者,病在表也;关后之尺脉浮者,病在里也。
设小便利已,而关节之痹不去,又必自表治之。但浮,无余证者,与麻黄汤,若不续浮之「浮」字,当是「弦」字,始与小柴胡汤法之脉相合。
若自呕吐已,又泻利止,仍有头痛身疼恶寒,更复发热,是里解而表不解也,宜用藿香正气汤或香薷饮,散而和之可也。今脉浮大,则可知浮则为风,大则为实,故以越婢加半夏汤主之,外疏皮毛,内降气逆也。
下微本大者,当是「下微小者为阳盛」。『千金方』去鼠妇、赤硝,而加海藻、大戟,以软坚化水更师曰:阴气孤绝,阳气独发,则热而少气、烦冤,手足热而欲呕,名曰瘅疟;若但热不寒者,邪气内藏于心,外舍分肉之间,令人消铄肌肉。